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引领力量,其对经济发展的放大、叠加、倍增作用日益凸显。数字经济全面渗透到经济生活各领域,智能数字人全天候直播带货、远程大数据寻医问诊、黑灯车间智能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等数字技术应用场景,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千行百业的转型升级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我国正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。截至2022年,我国涉及数字技术的企业主体超过53万家,数字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超过40%。
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对数字人才的需求。近日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《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(2024—2026年)》,从育、引、留、用等全链条各环节推动数字人才的培育,着力打造规模壮大、素质优良、结构优化、分布合理的数字人才队伍。人才培育全链条中,先导性、基础性的环节是人才培养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没有人才的供给,使用、引进、评价、激励等都无从谈起。当前数字人才供给的缺口较大,远不能满足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。据测算,我国数字人才总体缺口达2500万至3000万左右。另外,因数字技术的发展,至2030年,我国还将面临现存劳动力中约2.2亿人需技能重塑或职业变更。数字技术的发展,一方面催生了新的就业形态,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和需求;另一方面也对传统行业造成冲击,正批量替代简单、重复的工作和岗位。可见,数字经济具有明显的就业创新和就业替代双重效应,带来劳动力需求结构的改变。
尽管数字经济带来各行各业的颠覆性发展,使得新模式、新业态层出不穷,但关键支撑还得靠人才。人才是根本、是基石。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数字人才,但不得不承认,我国数字人才面临巨大挑战,存在数字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平衡、人才素质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等突出问题。对高校人才培养来说,则表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、找不到工作岗位,与社会上大量数字经济新岗位找不到合适人才的现象并存。
为此,我们应把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摆到重要的位置,迅速建立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体系,通过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、建立学科课程体系、改进人才培养方式、开展技能更新培训等,加强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。鼓励支持高校在专业设置、师资培养、招生规模等方面向数字人才倾斜,引导高校加强数字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,加大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力度,提高数字人才培养能力。充分调动发挥职业院校的作用,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。增加开发数字人才培养相关课程教材、基本职业培训包、数字工种职业标准等,提供丰富而优质的教学资源保障。推进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紧密合作,实行工学结合、一体化人才培养,提高数字人才培养的匹配度。提高师资的数字素养,为教师赋能,构建数字人才培养生态链。此外,还需面向全社会提升全体劳动者的数字素养,扩大公共数字资源的供给与开放,分层搭建数字技能培训平台,为所有劳动者提供适配的数字技能学习与应用途径。
总体来看,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。面对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,我们应加快数字人才培养,为发展数字经济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夯实基础。
(作者系中国矿业大学[北京]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、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)